新闻资讯

最新偿付能力报告出炉!74家寿险企业整体稳中有进,3家仍未达标

  原标题:最新偿付能力报告出炉!74家寿险企业整体稳中有进,3家仍未达标丨南财保险测评(第97期)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关晶月 上海报道

  近期,随着各家寿险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四季度披露的为上一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各大险企2024三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IRR)分类监管评估结果也已浮出水面,行业整体风险抵御能力与分化态势再度引发关注。

  在目前已披露风险综合评级情况的74家寿险公司中,有30家公司被评为A类,有40家公司被评为B类,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未公布风险评级等级的弘康人寿外,还有3家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险企当中,分别为北大方正人寿、三峡人寿以及华汇人寿。

  对外经贸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截至2024年末,保险业偿付能力整体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但中小险企仍面临结构性分化。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风险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实指的是保险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本来应对未来的理赔支出。想要衡量偿付能力,要看三大核心指标:衡量险企高质量资本是否充足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衡量险企整体资本能否应对理赔风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以及监管综合考虑资本、治理、合规运营风险等多种因素对险企的风险水平进行打分的风险综合评级。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的要求,只有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这三项监管要求的保险公司方为偿付能力达标公司。不符合上述任意一项要求的,为偿付能力不达标公司。

  行业整体稳中有进,8家寿险公司取得AAA评级

  综合来看,寿险公司在2024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表现比上一季度稳中有升。数据显示,有52家寿险公司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两个维度都有所提升,这背后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资本市场回暖的原因。

  与去年同期相比,AAA评级公司从4家上升至8家,友邦人寿、、太平养老、太保健康等险企均在2024年实现了偿付能力评级的跃升。

  2024年以来,A股资本市场回暖也带动了险企投资收益的显著改善,2024年险资频频在A股市场举牌,A股回暖尤其高息股的良好变现也有效为保险公司缓解了压力。

  2024年第四季度,不仅寿险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稳健向上,不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也持续维持在更高评级。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从风险综合评级看,友邦人寿、中荷人寿、恒安标准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中国人寿、太平养老、国民养老和太保健康八家机构凭借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稳居AAA评级阵营。

  中外合资机构中, 在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前十名的占比达30%,安联人寿、中美联泰大都会及恒安标准养老凭借股东资源整合与稳健投资策略,充足率均超200%,此外,中英人寿、中荷人寿等合资机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样超过200%。民营险企中,小康人寿、泰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也跻身前列,反映出非传统背景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突围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寿险的几家老牌巨头整体表现平稳,寿险“老七家”在核心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两个指标上波动不大,环比变化幅度较小。

  不过,人保寿险本季度风险评级依旧维持在BBB类,成为“老七家”中唯一未进入A类评级的机构。

  3家险企未达标,公司治理与可资本化风险短板影响评级

  从目前已披露数据来看,寿险行业偿付能力状况整体较为健康,但仍有3家机构因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被列入偿付能力不达标名单:华汇人寿、北大方正人寿和三峡人寿。值得注意的是,上述3家险企并非最近两个季度才出现偿付能力不达标的情况。

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制图:21世纪经济报道

  自2022年一季度由B类下滑到C类起,华汇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便一直维持在C类。2022年四季度,北大方正人寿因投资金融产品计提减值损失,导致偿付能力下降,风险综合评级由B类下滑至D类。直至2024年二季度,再次上调至C类。三峡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则是经过2022年一季度和2023年一季度的两次下滑,由B类下滑至D类,直到2024年二季度再次上调至C类。

  实际上,上述三家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满足监管要求,这三家寿险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风险综合评级被评为C类的原因,主要是在可资本化风险、公司治理等领域存在一定风险。

  华汇人寿风险综合评级为C类,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对此,华汇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公司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存在合规风险。因公司拟任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无法取得任职资格核准,具有任职资格的董事、监事人数不足,致使董事会、监事会不能正常履行职责。公司的主要合规制度政策未经董事会审批,有效性存在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新产品报批受限,业务经营停滞,无法实现经营目标。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仅存一款可售团体定期寿险但无法形成团体保障计划,且公司未成功备案新产品、开展新业务,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

  2024年二季度,北大方正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由D类上调到C类,之后风险综合评级便一直维持在C类,偿付能力依然未能达标。北大方正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解释称,因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时间维度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公司可资本化风险得分仍处于较低水平,影响2024年二三季度评级结果。根据偿二代监管要求,公司将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加强对风险综合评级各大类风险及其子类风险的管控。

  三峡人寿并未在公告中披露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的具体原因,但其连续风险综合评级不达标仍然值得关注。

  多措并举化风险:监管推动与增资发债并行

  龙格指出,中小险企依然面临资本补充渠道受限、低利率环境下的利差损风险、业务结构单一等挑战。 

  面对中小险企改革化险仍任重道远的现状,监管部门持续完善规则,平衡风险防控与行业发展。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原定2024年底结束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即偿二代二期工程)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对于因新旧规则切换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影响较大的保险公司,可与金融监管总局及派出机构沟通过渡期政策,监管将一司一策确定过渡期政策。

  2025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召开2025年监管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坚持上下统筹、分工包案、凝聚合力,全力处置高风险机构,促进治理重塑、管理重构、业务重组。

  目前在市场层面,多家险企正积极采取增资扩股、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等手段提升偿付能力。

  2024年11月,三峡人寿公开披露,拟计划增资15亿元。由重庆渝富资本、重庆高速公路投资控股公司、环境集团、重庆三峡国有资本4家国企共同对三峡人寿进行增资,增资后三峡人寿注册资本金将达到30亿元。在偿付能力报告中,三峡人寿也指出,随着增资到位和可资本化风险的改善,进一步优化公司战略,开展业务经营,缩小战略风险敞口。

  近日,平安人寿发布公告称,该公司全体股东拟向平安人寿增资约199.99亿元。本次增资扩股完成后,平安人寿的注册资本将从338亿元增加至约360亿元。

  除了增资扩股,也有很多险企通过发债的方式来补充资本。

  例如,2025年2月26日,泰康人寿公告称,于2月25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6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票面利率为2.35%;同月,平安人寿2025年之一期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最终发行规模130亿元,票面利率2.35%,认购倍数达2.4倍。

  龙格认为,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为中小险企争取了缓冲时间 ,但需通过“内外兼修”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 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微短剧出海面临版权交易不畅、海外维权较难等难题
  •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 联想控股发布联泓新科一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7140.72万元同比增长38.83%
  • 因业绩预告“变脸”,骑士乳业被交易所通报批评,上市10年来首亏
  • 威士顿AI进化论:解码年报里的工业智能密码
  • 中国生物制药:45项研究成果将在2025年ASCO年会公布
  • 中信银行:2025年第一期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完毕
  • 国泰海通:维持美丽田园医疗健康“增持”评级 降目标价至21.76港元
  • 宝马董事长齐普策:创新不能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
  • 记者手记|“你不打他,他就以为只有他会打人”——“可可王国”的关税之怒
  • 从木屑到绿氢,德国碳中和小镇这样做“终极能源”生意 | 碳访
  • 高盛:维持中国铁塔“中性”评级 降目标价至12.5港元
  • 黑芝麻智能盘中涨超3% 与英特尔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舱驾融合平台
  • 国内规模最大储能展会,透露了哪些行业信号?
  • 建发拿下成都杭州“地王”,2025年要全力增长,销售目标1500亿
  • 关键词: